眼下正值“冬病夏治”的好时候,三伏贴迎来了贴敷高峰期。近日,记者专访了郑州市名中医——郑州市中医院脾胃肝病一科主任王昊,为大家详细介绍三伏贴的功效及调理注意事项。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有言:“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期,这个阶段人体阳气生发、气血充盈、经络通畅、腧穴敏感,是进行“冬病夏治”顾护脾肾、除湿散寒的好时候。
王昊解释说,“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者在冬季加重的虚寒类疾病,如慢性腹泻、咳嗽、哮喘等;“夏治”指夏天炎热时以中西医结合之法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
王昊介绍,夏天通过穴位贴敷药物,能借助阳气之力驱散体内寒邪,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除了适用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关节病等患者,三伏贴在调理脾胃相关疾病方面也有独到功效。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夏季脾胃功能相对薄弱,且人们易贪凉饮冷,更易引发或加重脾胃虚寒、慢性胃肠炎等问题,此时贴敷三伏贴可借助阳气升发之力,温养脾胃、祛除寒邪。
“三伏贴调理脾胃的原理基于‘春夏养阳’‘扶正祛邪’理论。”王昊说,所用药物多包含干姜、肉桂、附子等温补药材,通过贴敷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刺激经络气血运行,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改善脾胃虚寒导致的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调整脏腑阴阳,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减少冬季疾病发作。
哪些脾胃疾病适合用三伏贴?王昊表示,慢性胃肠炎、胃寒胃痛、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等属虚寒证者;及因脾胃虚弱引起的反复感冒、乏力、消瘦等人群;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疾病等,常出现纳差,腹胀、便秘,腹泻,黄疸、胁痛等症状及各类肝郁脾虚证者。但急性胃肠道疾病发作期、胃出血患者、孕妇及皮肤严重过敏者需禁用。
贴敷及调理也需注意以下事项:贴敷时间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成人一般3-5小时,儿童2小时左右,若出现明显不适可提前取下;贴敷期间忌生冷、油腻、甜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少喝冰饮、少吃凉菜,以防加重脾胃负担;贴敷后可配合饮食调理,多吃山药、小米、南瓜等健脾食物,同时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受凉。
今年三伏贴贴敷时段为初伏7月20日-7月29日、中伏7月30日-8月8日、末伏8月9日-8月18日,郑州市中医院还增设加强伏贴敷,时间为8月19日-8月28日。王昊建议,连续贴敷3个疗程(每年三伏期),可更好地巩固脾胃功能,减少秋冬季节脾胃疾病复发。
专家名片:
王昊,主任中医师,脾胃肝病一科主任 郑州市名中医,河南省青苗人指导老师、中国脾胃病学会委员、河南省脾胃病、肝病秘书及委员,河南省中管局继承性高级中医人才,郑州市卫生局21世纪人才、高端人才,郑州市劳模。从事脾胃、肝病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及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炎症性肠病,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各种并发症,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炎,急慢性腹泻及其他内科杂症。
责任编辑:商都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