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在第十一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到来之际,郑州仁济医院外科医生马会超即将完成一场特殊的“救治”——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素未谋面的患者点亮生命之光,成为郑州市第549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穿上白大褂救死扶伤,卸下白大褂捐献‘生命种子’,都是医者的本分。”这位拥有10年临床经验的医生,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层含义。

捐献现场,郑州市红十字会邀请数十名郑州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及骨干志愿者齐聚,在为马会超加油鼓劲的同时,共同庆祝这个属于“生命守护者”的节日。

回溯马会超的捐献之路,起点要落在2016年5月——彼时,他在医院组织的献血活动中,主动留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时想着,多一种方式帮人,总是好的。”此后数年,他曾数次接到配型初筛成功的电话,却未等来后续流程,“从最初的期待,到后来的平静,慢慢明白,配型成功是小概率的缘分。”

直到今年,这份“缘分”终于落地——当捐献流程推进至高分辨采集阶段,马会超真切感受到“这次不一样了”。而体检时的一个小插曲,让他更加用心对待此次捐献:“医生提醒我尿酸偏高,和常喝碳酸饮料的习惯有关。从那天起,我直接把饮料戒了,也算借这个机会改掉一个坏习惯。”

家人起初的担忧,也被马会超用专业知识一一化解。“我太清楚血液病患者的困境,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作为外科医生,他向家人细致讲解捐献流程的安全性,从细胞再生原理到临床案例,最终让家人从顾虑转为全力支持。平日里因工作繁忙鲜有时间参与公益的他,将此次捐献视作“最直接的救命公益”:“不用刻意挤出时间,却能实实在在救一个人,这太有意义了。”

“从践行医者使命到延续生命火种,马会超的选择,是对‘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的生动注解。”郑州市红十字会捐献服务和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副主任李宁感慨道。

截至目前,郑州市造血干细胞入库志愿者已达6.2万人,累计完成捐献549例,捐献人数连续21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无数像马会超一样的普通人,用一次次勇敢的选择,为血液病患者筑起了生命的防线。
责任编辑:商都金融